條紋特征:玻璃退火后,通過觀察可發現玻璃表面存在線狀的、條狀的光學變形。條紋又稱玻筋,根據條紋大小可以分為細筋和粗筋。細筋呈亮線狀,寬度<2mm,與玻璃基本有較明顯的界限,一般90°入射角便可觀察到;界線不明顯的細筋,需以<90°的入射角才可觀察到。粗筋站在距離玻璃制品1~2m處,90°入射角即可看到與玻璃基體不同的變形帶。
條紋產生的原因:
1、 由于配合料不均勻或稱量錯誤而形成的條紋,在鈉鈣硅玻璃中可形成富含二氧化硅及欠缺二氧化硅的條紋,也可出現富含氧化鋁及欠缺氧化鋁的條紋,有時也可能出現富含鈣、富含鎂及富堿的條紋。
2、 由于玻璃熔體中易揮發物(包括堿)的蒸發,使玻璃熔體表面二氧化硅的含量增加,會形成富硅的條紋。
3、 熔窯熔化部池壁及其它與玻璃液接觸的耐火材料,由于和玻璃液的接觸發生相互作用產生高粘度的玻璃相進入主體玻璃而形成條紋。
4、 熔窯上部造成的條紋主要來自硅磚,大碹處的硅磚受飛散的氧化鈉侵蝕形成碹滴,落入玻璃液中形成富含二氧化硅的條紋。
5、 由析晶及“結石”與周圍的液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條紋,這兩種情況都與溶解度平衡的偏移有關。如果溶解反應向溶解方向進行,熔體中將可能形成條紋。
6、 所使用的碎玻璃中帶有難熔的結石缺陷,或碎玻璃的塊度過大及加入不均,都會使玻璃熔體局部造成化學不均而形成條紋。
7、 熔窯內氧化還原氣氛發生變化,使多價著色元素發生價態變化,形成顏色線道(俗稱色道)。
8、 熱不均勻造成的條紋時物理條紋的一種。將均勻的玻璃熔體過加熱或過冷卻時,出現密度較大及密度較小的部分。它與玻璃基本的折射率不同,從而形成條紋。
9、 機械不均勻造成的條紋,也是物理條紋的一種。由于攪拌的轉速和深度的不合適,或采用的攪拌方式不同,使玻璃熔體內生產不均體,而形成條紋。